美國科學家分析遺體捐贈者的腦組織樣本後發現,「濤」蛋白(tau protein)的聚集可能比「甲型突觸核蛋白」(alpha-synuclein)的聚集,更為影響柏金遜症的進程。

 

腦部聚集「甲型突觸核蛋白」,向來被認為是柏金遜症其中一個重要的特徵,指它或驅動製造多巴胺的神經細胞的死亡進程。

 

綜合英國Cure Parkinson’s及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網站的報道,該校腦神經退化疾病學者Jeffrey Kordower和他的研究團隊,分析61名年長死者的腦組織樣本,包括來自11名輕度運動能力缺損人士但腦中沒有呈現「路易體」的樣本,以及17名同樣是輕度運動能力缺損,而腦中則呈現了「路易體」的樣本。這批人士生前的共同點,是他們的病徵均未嚴重至確診柏金遜症的程度,不過運動能力缺損的情況仍然顯著。

 

「路易體」是「甲型突觸核蛋白」不正常聚集而成。柏金遜症患者的「路易體」,主要在黑質(substantia nigra)聚集,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,導致僵硬、震顫及行動遲緩。

 

這批來自輕度運動能力缺損死者的腦組織樣本,無論當中有沒有「路易體」,研究人員均發現當中有另一種蛋白——「濤」蛋白聚集,情況與來自晚期柏金遜症患者腦組織樣本呈現的相似,表明了「濤」蛋白可能啟動與柏金遜症有關的腦神經細胞破壞及死亡的進程。

 

研究人員認為,將來也許可以藉減少「濤」蛋白在腦中的積聚,進而減緩惡化,改變患者的疾病進程。

 

「濤」蛋白跟「路易體」一樣,會在黑質聚集,但它也會在殼核(putamen)聚集,它與活動能力的啟動、選擇和決策,以至學習、記憶、語言和情緒相關。殼核的功能出現障礙的話,可導致不同的身體障礙,尤其是與運動功能相關的障礙。

 

Cure Parkinson’s網站指出,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是次的發現,尚需其他研究團隊的印證,以確認「濤」蛋白的角色在柏金遜症上是否比「甲型突觸核蛋白」重要。

 

此研究於今年(2024年)2月刊於學術期刊《Brain》。

 

編譯:特約醫療記者姜素婷

 

資料來源:

英國Cure Parkinson’s網站

https://cureparkinsons.org.uk/2023/12/alpha-synuclein-or-tau/

 

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網站

https://news.asu.edu/20240214-science-and-technology-new-research-challenges-conventional-picture-parkinsons-disease

 

學術期刊《Brain》

https://academic.oup.com/brain/article/147/2/444/7450928?login=false

 

Back